
韭菜村楠竹加工廠投產現場
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張祖智 唐孟明)東安縣大廟口鎮韭菜村在脫貧攻堅中通過創辦村集體企業,引導村民將資源變資產,將資金變股金,使村民變股民,從而實現了村民的脫貧致富。
韭菜村地處東安與新寧交界的深山,既是偏遠山區村,又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十一個組280戶,有56戶185名貧困人口。村民稻田旱土面積很少,楠竹面積卻人均有十畝。多年來,這里由于地處偏遠,又沒有加工企業,萬畝楠竹一直沒有被盤活。
近些年,東安駐韭菜村扶貧工作隊深入推進韭菜村的脫貧攻堅,在幫助韭菜村打通出山道路的基礎上,籌資六十多萬元在韭菜村建起了年生產能力過兩千噸的楠竹加工廠,徹底解決了韭菜村的楠竹出路問題。與此同時,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創新思路,引導村民通過楠竹入股的方式,使村民手中的楠竹資源變成了資產,村民也由此變成了股民。韭菜村一組村民廖繼進家里有三十多畝楠竹,可由于楠竹砍不下來賣不出去,一直過著窮日子,上個月下旬,村里的楠竹加工廠建成投產,廖繼進以家中三十多畝楠竹入股,成為了加工廠的股東,不僅每年可以坐享分成,而且自己每天砍楠竹賣到加工廠還有不菲的收入。
另外,扶貧工作隊還籌措資金在韭菜村的萬畝楠竹山里修建起了近二十公里的采伐林道,方便村民砍伐運輸楠竹,更進一步激發了韭菜村村民加入合作開發楠竹的積極性。目前,該村280戶村民的萬畝楠竹,已全部入股到合作社,而合作社的楠竹加工廠投產一個月,就已創產值二十萬元,帶動村民增收15萬多元。
責編:劉聯波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下載APP